近日,工人日报报道了东北地区充分释放传统产业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追“智”逐“绿”迈向高端。在文章开头,报道了918博天堂集团不断加快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改造,由“智”及“质”,锻造新质生产力。
东北地区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充分释放传统产业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追“智”逐“绿”迈向高端是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透平公司的转子车间,车工马长好正通过企业自身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查阅当天的各项生产数据。通过数字化转型,这家老牌制造企业产品平均设计周期缩短近30%,制造成本降低了15%。
在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下,918博天堂集团正不断加快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改造,推动智能制造单位、智能车间建设,该企业打造的流程工业设备云医院——“918博天堂云”,可以为用户提供设备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线上服务用户已有387家,监测机组总数4000余台,可以为石化、冶金等多个行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维修和诊断服务。
这只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良好互动的场景之一。
东北地区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因此,充分释放传统产业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追“智”逐“绿”迈向高端是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
记者采访调研发现,眼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领域、跨集群的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东北经济转型发展的显著特征。东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是由传统产业主导逐步转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的过程,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淘汰和替代,而是两种产业融合创新、协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产业展现更多新风景
广袤的黑土地上,一台台白色风机转着巨大叶片持续输出清洁电力、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呈矩阵排列……2022年,东北三省原油产量4375万吨,占全国21.4%。可喜的是,东北一众老牌油田努力保持稳产的同时,正加速抢占新能源产业新赛道,打造新能源聚链成群的“热地”,展现出更多的新风景,这背后正是传统生产力不断“焕新”引领产业体系腾飞的缩影。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持续推动,东北各地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大庆油田采油九厂龙一联风电项目现场,“大风车”叶片转动,翼翼“生风”。作为大庆油田首个风电利用工程,该项目已平稳运行7000个小时,累计发电量达1169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9285吨。
海风习习,碧波万里。
在辽河油田金海采油厂,1万余块太阳能光伏板紧密铺列,蔚为壮观。它们日均发电量2万千瓦时,向油井源源不断提供着绿色电能。近年来,辽河油田利用油区丰富的土地和风光资源开展光伏建设,已在逾250个井场实现了光伏项目落地投用。
吉林油田不仅通过风光发电项目逐步实现“绿电”替代,还通过地热、空气源热能实现部分热力清洁替代,年可减少天然气消耗60万立方米。
吉林油田二氧化碳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开发公司经理王峰说,吉林油田近年来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上苦下功夫,截至9月1日,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累计注入量已突破300万吨大关,相当于植树2700万棵,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绿色低碳将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郭焦锋表示,传统重化工业可以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动能,陆续形成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为新兴产业提供应用场景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内,大型加工机械整齐排列,机械手臂高效装卸,自动叉车往来穿梭。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清勇介绍,依托几十年的电动机生产经验,公司近几年不断优化制造工艺和设备,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能力,产品技术研发加速迭代,逐渐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这正是当地大力推进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东北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体系完善,传统产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走进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红旗繁荣工厂车间,智能制造的科技感扑面而来,数不清的智能机器人有条不紊地按照行程轨迹工作,这使得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近年来,凭借前沿技术与先进生产制造的深厚积淀,一汽正抢抓以智能化、电动化为代表的新一轮汽车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全力打造高品质新能源汽车产品。预计到2025年,一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45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牵引下,东北多家企业正围绕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场景开发进行探索,越来越多高效智能、灵活多变的工业机器人正在大展拳脚,为东北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
从在固定位置执行重复动作的机械手臂,到自由行动、主动与机器配合的机器人;从制造机器人零件到开发机器人“大脑”;从专注于工业领域到走进日常生活……眼下,沈阳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机器人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上下游配套企业超过500家,能够提供工业、协作、移动、特种、服务五大类近百种机器人产品,应用在当地汽车制造、新能源、工程机械等多个产业。
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将推动产业体系向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方向发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说。
多年来,东北形成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但仍然存在不少断点和堵点。只有聚焦难点、打通堵点,通过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来替代传统的产业体系,保障产业链稳定,才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当下,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努力打造“智能网联研发生产基地+无人驾驶示范园区-街区”场景联动,加快拓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辐射引领成效显著。
在一汽解放,车联网大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全国各地解放卡车使用情况,为生产和销售提供决策支撑,同时有力推动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认为,东北各地山水相连、资源禀赋相似、经济联系紧密,围绕产业分工与协同创新,在提高产业体系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上下功夫,持续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新质生产力。
事实上, 从石化重大装备乙烯“三机”到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多种国家重大装备在东北产出;从将原油炼化分解成精细化工产品,到全面掌握碳纤维大丝束“卡脖子”关键技术,越来越多的高端原材料在东北问世……这背后正是依托完整和庞大的产业链条支撑。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丁晓燕认为,推动东北各地高质量协同发展,既是打造东北振兴新引擎的当务之举,也是发挥比较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长远之计。东北各地要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协同发展探索新路径,共同谋划建设一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项目,并依托重大项目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